毛主席一首《清平樂?六盤山》,讓人們熟知寧夏固原境內的六盤山,其核心抒發的是“不到長城非好漢”的革命精神,展現的是中國共產黨人堅毅不屈、執著自信的革命情懷;一部熱播劇《山海情》,讓人們震撼于寧夏西海固的“苦瘠甲天下”,其核心敘述的命運“變遷”史詩,鐫刻著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擼起袖子加油干”“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真諦。固原是寧夏全區全域脫貧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固原市稅務部門為助力全市“翻越脫貧路上六盤山”,盡最大努力、用全部熱情,在脫貧攻堅戰中發揮稅務功能、展示稅務精神,演繹了一部獨具特色的稅務版《山海情》。
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把脫貧責任扛在肩上
使命在肩,軍令如山。固原市稅務局將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作為“一號工程”,在全市稅務系統成立了脫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和11個扶貧工作隊,派出13名同志擔任“第一書記”、28名同志擔任扶貧專員,每年年初組織召開脫貧攻堅專題會議,統籌落實重點安排,制定任務書、路線圖,掛圖作戰、對表落實。“十三五”時期,市縣兩級局黨委到貧困村開展調研和參與幫扶140余次,與幫扶村共同研究制定“健全黨組織、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規劃、農產品銷售”等45項幫扶計劃,形成了全市稅務系統脫貧攻堅“一盤棋”運行機制。
群眾富不富,關鍵靠支部。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固原市稅務局充分發揮黨支部堡壘作用,6個黨支部與11個幫扶村結對聯建,采取村干部包組、黨員包戶的幫扶形式,與516戶貧困戶結成扶貧對子,制訂“一戶一策”,逐項落實道路硬化、危房改造、愛心助學等幫扶措施,形成了“支部主導、精準施策”的責任鏈條。“十三五”時期,累計投入資金197萬元用于幫扶村基礎設施改造和辦公條件改善;幫助104戶群眾完成危房危窯改造,為11個貧困村協調資金553.8萬元硬化鄉村道路;支持貧困村40名學生考入大學,走出大山。全市稅務系統有4個單位被表彰為駐村幫扶先進集體,9人被表彰為“優秀第一書記”和“駐村幫扶先進個人”。
產業興,萬業興。固原市稅務局立足資源優勢,著力搭建產業扶貧“一張網”,“十三五”時期累計幫助村民搭建了103個養殖棚、78個種植架棚;幫助貧困村種植青貯玉米5014畝、紫花苜蓿1000畝、小秋雜糧976畝、馬鈴薯2843畝、烤煙50畝、大棚辣椒160畝、螺絲菜77畝;種植石榴、核桃、柿子、蘋果等經果林160畝;養牛2863頭,養羊4089只,養豬1060頭。實現精準扶貧全覆蓋,貧困人口托底收入都達到了4100元的脫貧標準,人均年收入達到了8100元,實現了扶貧由“輸血”向“造血”的轉變,從源頭上斬斷了“窮根”。
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把扶貧細節融入生活
說起鄭韶華,人們對他的第一印象是那幾近全白的頭發。自2014年10月25日代表彭陽縣國稅局參加“全國社會扶貧電視電話會”算起,鄭韶華從扶貧隊員再到扶貧“第一書記”,已經在扶貧路上連續奮斗了7個年頭,轉戰于牛耳塬和夏塬村之間,時刻奔波在解決群眾吃水、產業脫貧、扶智立信的“新長征”路上。談起初心使命,“人民群眾的擁護,擺脫疾苦貧困的笑臉就是我努力奮斗的目標”,這是擁有24年黨齡老黨員鄭韶華的莊嚴承諾。
彭陽縣位于六盤山東麓,1935年10月8日,毛主席在翻越六盤山后,登上戰國秦長城,夜宿喬家渠窯洞,在這里寫下了詩歌《長征謠》,后改為《清平樂?六盤山》。幾十年來,“不到長城非好漢”的詩句一直激勵著這里的人們拼搏奮進。2014年,彭陽縣貧困發生率28.8%,牛耳塬村更是高達31%。為此,鄭韶華全面摸排了全村困難戶136戶413人,識別出貧困戶54戶232人,對貧困原因進行了分類管理,形成針對性脫貧底稿。鄉村不比縣城,下溝上山,爬坡過坎的時候多,村民也很淳樸,有時一支煙、一口水,他們的話匣子就打開了。時任村支書劉建軍說:“缺水,缺銷售渠道,生產積極性不高是脫貧致富的攔路虎”。
為了打消村干部疑慮,凝聚脫貧合力。鄭韶華積極向區、市稅務局匯報,一下子就通過稅務系統內部銷售了10000斤白面、20000斤胡麻油。隨后,他又積極爭取專項補貼16萬元,為牛耳塬村民小組打了4眼機井,解決了群眾吃水難題,并向建檔立卡戶每戶配備了1個手推車、1個儲水桶……2019年冬天擔任夏塬村“第一書記”后,他和村主任入戶到夏萬林家里走訪,看見夏萬林的孫女有語音障礙,快十歲了還不會說話,家人四處求醫無果,小女孩有一張漂亮的臉蛋,水汪汪的眼睛里流露岀想說話交流的祈盼……身上穿的一件紅色棉衣卻有一個大洞,她奶奶說:“這個洞是前兩天不小心讓爐筒燒的,小孫女心疼她的紅棉襖哭了大半天。”聽到這些鄭韶華鼻子一酸,暗暗想著春節前一定給小姑娘買件漂亮的紅棉襖。從那以后,每年春節,鄭韶華都會自掏腰包買幾套新衣服,親手送到貧困戶孩子手里,看到娃娃們開心的樣子,鄭韶華也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2020年,孟塬鄉牛耳塬村和紅河鎮夏塬村全部實現脫貧,也全都進入鄉村振興階段,扶貧書記的稱呼必將退出歷史舞臺,但是摘帽不摘政策,工作隊不撤,第一書記也將常態化。在新征程上,還有很多像鄭韶華這樣的稅務書記,仍要扛起鄉村振興的使命,繼續多想實干,立起鄉村振興的“戰斗堡壘”。
一筆退稅建起一個專班,把稅收優惠落到實處
地處寧夏南部山區的西吉縣交通閉塞、資源貧瘠,本土產業結構單一,在縣委、縣政府與福建各方的不懈努力下,天菲(寧夏)服飾有限公司于2019年正式落戶西吉縣閩寧產業示范園,主營運動服飾系列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產品主要出口阿聯酋、沙特等。“我公司的產品主要用于出口,因報關出口相關問題,在西吉縣落戶建成三個多月了還不能投產,后續還有報稅、退稅等問題,能否妥善解決會影響公司的信譽和在西吉的投資……”西吉天菲(寧夏)服飾福建總公司官仁美總經理發愁道。
“新事物、新業務”,西吉縣稅務局局長臺滿平馬上意識到這點,要讓好項目“引得進、留得住”,無論是否會發生出口退稅業務,都必須熟練掌握業務,提前做足準備。縣局隨即抽調業務骨干組建了“出口退稅專班”,從出口貨物應稅行為增值稅退(免)稅政策學習開始,掌握政策、辦理環節,模擬操作演練,期間市局科室專門指導,積極協調向出口退稅經驗豐富的銀川市局、中衛市局業務辦理部門咨詢,專班人員提前把一整套需求學懂弄通、做好準備。
2020年,西吉天菲(寧夏)服飾第一筆10.69萬余件服飾貨物報關出口,西吉縣稅務局也收到了出口退稅申請。實地核查、資料收集、受理辦理,步驟環環相扣,過程細致入微,服務高效便捷,23.94萬元的退稅款順利到賬。“為你們點贊!沒想到你們毫無辦理經驗,卻把我們公司的這筆退稅辦得這么順利這么快,公司領導們都感到驚訝,也很感動,感謝你們!就像最近熱播的《山海情》里那樣,福建和寧夏是好兄弟,有你們精準高效的服務,我們也會給西吉帶來更多的訂單,為地方經濟發展做貢獻!”天菲服飾企業財務負責人張輝收到退稅后第一時間聯系稅務干部表示感謝!
像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稅務部門以“不到長城非好漢”的精神,著力優化稅收營商環境,落實落細各項稅收優惠政策。據統計,“十三五”時期,固原市稅務局為各類市場主體減稅降費41.81億元,其中減免稅收40.4億元,占“十三五”時期入庫稅收總額的30.5%。對全市256戶招商引資企業減免稅費7.74億元,有力地支持了招商引資企業的發展壯大,為東西部扶貧協作發展貢獻了稅務力量。(韓軼偉/文 作者系國家稅務總局固原市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